近日,博瑞医药博君康®注射用伏立康唑(规格:0.2g)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,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,批准文号:国药准字H20233069。
伏立康唑(voriconazole)属第2代合成氟康唑衍生物,是对各种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具广谱活性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,对曲霉属真菌有杀菌作用。目前已成为侵入性曲霉病的一线治疗药物,同时也是血液系统疾病、免疫功能低下、器官移植患者经验治疗和预防用药的首选。
1 适应症
伏立康唑主要用于进展性、可能威胁生命的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;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(HSCT)的高危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。适用于治疗成人和2岁及2岁以上儿童患者的下列真菌感染:
(1)侵袭性曲霉病;
(2)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念珠菌血症;
(3)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(包括克柔念珠菌);
(4)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。
2 作用机制
伏立康唑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中由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14α-甾醇去甲基化,从而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,导致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缺失。麦角甾醇是构成真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,在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、生物调节以及立体结构等起着重要作用,麦角甾醇的缺失破坏了真菌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导致细胞死亡。
3 抗菌活性
伏立康唑的结构与氟康唑相似,只是氟代嘧啶环取代氟康唑中的三唑环,而这个结构的改变导致其抗真菌活性大大增加;另外甲基的加入使其对霉菌的亲和力增强。
伏立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。伏立康唑对念珠菌属(包括耐氟康唑的克柔念珠菌、光滑念珠菌和白念珠菌耐药株)具有抗菌作用,对所有检测的曲霉菌属真菌有杀菌作用。此外,伏立康唑在体外对其他致病性真菌也有杀菌作用,包括对现有抗真菌药敏感性较低的菌属,例如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。
4 用法用量
注:
(1)静脉用药的疗程不宜超过6个月;
(2)老年人应用本品时无需调整剂量;
(3)轻度至中度肝硬化患者(Chld-Pugh A和B)伏立康唑的负荷剂量不变,但维持剂量减半;
(4)血液透析无需调整剂量;
(5)中度到严重肾功能障碍(肌酐清除率<50 mL/min)的患者静脉给药时必须密切监测血清肌酐水平,如有异常增高应考虑改为口服给药。
5 不良反应
伏立康唑的耐受性好,不良反应较少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报道为视觉损害、发热、皮疹、呕吐、恶心、腹泻、头痛、外周水肿、肝功能检查异常、呼吸窘迫和腹痛。
6 推荐指南
伏立康唑参与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全程治疗,是预防和治疗的优选抗真菌药物。
侵袭性真菌病
侵袭性真菌病(invasive fungal disease,IFD)系指真菌侵入人体,在组织、器官或血液中生长、繁殖,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。侵袭性真菌感染(IFIs)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,最常见致病真菌包括念珠菌属、新型隐球菌、曲霉菌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年发病率已经达到十万分之一以上,其致死率分别达到20%–40%(白念珠菌)、20%–70%(烟曲霉菌)、50%–90%(新型隐球菌)。
1 危险因素
(1)疾病因素:基础疾病急性髓系白血病/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;疾病初发、复发或未缓解;
(2)治疗相关因素: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;接受治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;重度粒细胞缺乏和长时间粒细胞缺乏;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移植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;接受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治疗;
(3)患者合并症:合并糖尿病;呼吸道基础疾病;既往真菌感染病史等;
(4)环境因素:未在全环境保护条件下接受化疗和/或造血干细胞移植、接受治疗医院存在建筑工地等。
2 抗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行业市场规模
虽然仍存在基层医生滥用抗生素的情况,但医生整体对于抗真菌感染诊疗意识是在稳步提升的提升,同时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,IFD药物的市场规模逐年显著提升,已经从2017年的60.79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104.89亿元。目前注射剂市场份额占据抗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市场规模的大部分,包括粉针和水针,占比保持在60%以上,与深部真菌感染的严重性和高患病率有关。具体如下:
伏立康唑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清单之列,是卫生系统所需的最有效和最安全的药物之一。该药最早由辉瑞公司研制开发,于2002年在欧洲和美国上市,2004年10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。米内网数据显示,注射用伏立康唑城市公立医院销售额超20亿元。
伏立康唑的上市为博瑞医药抗感染药物家族又添一新成员,标志着博瑞医药在该治疗领域中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。
【参考资料】
[1] 博君康®说明书.
[2] 郑艳彬,等. 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伏立康唑[J]. 国外医药(合成药.生化药.制剂分册), 2002, 23(002):101-103.
[3] 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.
[4] 血液病/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(第六次修订版)[J]. 中华内科杂志, 2020, 59(10):754-763.
[5] 2022年中国抗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市场分析报告. 观研天下.
[6] 米内网数据库.